神剧要烂尾?她却红遍全球

因饰演《杀死伊芙》"小变态"一角,迅速走红的朱迪·科默,有她的困扰。
有一次,粉丝找她拍照,悄悄在她耳边说:
"你能掐我脖子吗?"
喂!这位粉丝,清醒一点,啾迪(朱迪·科默昵称)可不是剧中的变态杀手。
当然,结果可想而知。
合照后,公关人员立马请走了这位粉丝。
凭借第二季的亮眼表现,啾迪拿下艾美奖剧情类最佳女主,跻身好莱坞当红女星。
在好莱坞电影《失控玩家》里,跟"小贱贱"瑞恩·雷诺兹搭戏,票房表现远超预期。
这个谜一样的女人,游走在好莱坞的冷艳杀手,谁也不知道她的路有多远。
趁着《杀死伊芙》最终季的播出,聊一聊被粉丝疯狂追捧的"小变态"。
《杀死伊芙》薇拉内拉
gt;gt;gt;gt;"我知道你坏"
《杀死伊芙》第一季太飞,太疯狂,太多神来之笔了,没有天才的灵感和才情,怎么写得出!
不愧是菲编(菲比沃勒布里奇),太牛了。
写的时候,菲编把自己代入伊芙,当然只能代入伊芙。
伊芙身上甚至有《伦敦生活》女主的影子,看起来好丧,好惨。
明明她在正常生活,你就觉得她好不正常,好孤独,好压抑。
伊芙跟薇拉内拉第一次见面
伊芙不会喊"boring",有人要替她喊,还要大声的没好气的咆哮:
"Boing!!"(发出小变态的声音)
一副不是我对不起世界,是这个世界对不起我的无赖架势。
伊芙不能耍无赖,她要当"人",一个正常人。
于是,从伊芙视角出发,与之相反的薇拉内拉诞生了。
这个小混蛋有什么特质呢?
第二季,心理变态研究专家说,把任何让我们之所以为人的特质,都一一删去,就是精神变态者。
她不要当"人",摒弃了所有束缚她,让她成为"人"的因素。
说这番话时,专家不无轻蔑,他把薇拉内拉看成了一个东西,一个物件。
但伊芙不这么想。
第三季结尾。
薇拉内拉问伊芙:你会觉得我是个怪物吗?
伊芙:你集许多事物于一身,所有人内心都住着一只怪物,只是大部分人都能把它藏了起来。
"小变态"薇拉内拉,可以看作某种欲念的集合体。
是人不敢尝试,却渴望尝试的某种冲动的化身。
她的所作所为,帮人释放出压抑在潜意识深处的「邪念」。
已经播到第四季,我还是对第一季第一集第一幕的场景记忆犹新。
小变态一副童真的笑容,朝对面的小孩笑,然后走过去,打翻小孩冰淇淋,得意地笑。
你相信"人之初,性本善"吗?
我不信。
别替她辩解,她就是本能地"坏"。
"小变态"天生长了一张孩子气的脸。
时常表现出童真的姿态,喜怒行于色,像小孩一样容易被激怒,喜欢炫耀,喜欢被注意。
她像是人类的孩童状态,野性未驯。
当惯了遵守规则的「乖大人」,通过"小变态"的破坏,释放了压抑在心底的「恶小孩」。
"小变态"又是天生的精神变态者。
天生,意味着无辜。
她没有同情心,她毫无感觉,她杀人放火,她四处毁坏,好像也不能从道德上指责她。
从而减轻了观众道德上的负罪感。
生活那么累了,我看个剧还要被教化?
看她那么肆意妄为,爽就完了。
我相信"女杀手"薇拉内拉被创造之初,一定是想带着观众完成一场在真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冒险。
gt;gt;gt;gt;"宝贝,换个姿势"
窦文涛曾调侃说,好莱坞电影像在跟观众调情,会特意去挑逗观众。
如果这样的话,《杀死伊芙》倒像在跟观众偷情。
偷情中刺激又害怕的感觉,主要是通过观看"小变态"与伊芙之间的极致拉扯实现的。
第二季里,"小变态"找到伊芙的丈夫,把他吓唬了一顿。
回来后,丈夫就强势壁咚了伊芙,问她你是不是就喜欢这样,喜欢让你感到畏惧的?
然后伊芙就兴奋了,两人度过了愉快的一晚。
第二天早起伊芙很开心,毕竟丈夫以前只会一种体位,传教士体位。
讲这段不是为了搞黄,是想说,生活需要"换一种姿势"的刺激。
习惯了白开水一样的日子,每天都是单曲循环,人老了会对很多事物失去感觉。
"小变态"在互助会说的那番"大多数时候我都毫无感觉,生活太无趣"的话,可能是她跟其他人唯一的共鸣了。
大家看《杀死伊芙》难道是想看什么"十二门徒"悬疑线,伊芙的自我成长吗?
看的不就是拽姐"小变态",穿着又贵又漂亮的时装,全世界到处变着花样地杀人放火,
顺便满欧洲旅游,住豪华公寓,吃奢侈早餐,没事调调情,谁也抓不住她。
刀尖舔血的薇拉内拉,
父亲节回馈产品促销h5模版自媒体H5制作
乔迁之喜h5模版
作业展示请柬